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常用消毒剂解析(一)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2-05-11 

  高扬      研究员    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

  2012年5月11日
  目前已进入渔业养殖生产关键时期,经过了前一阶段的鱼种调运、配塘,为预防、治疗因拉网、分塘等生产性操作带来的鱼类易罹患的皮肤性疾病,当前又是苗种投放阶段,使消毒剂在杀菌、消毒方面的使用非常频繁。现今水产用消毒剂种类较多,选择适宜的消毒剂不仅对准确防治鱼病非常重要,且对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也是必须的。
  一、常用水产消毒剂的种类及特点
  水产消毒剂是指通过泼洒或浸浴等方式作用于养殖水体,用于杀灭水生动物体表、生产工具和养殖环境中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从而控制病害发生或传播的药物。理想的消毒剂应具有广谱高效、速效、稳定、易溶于水、穿透性好、毒性小、无腐蚀性、无着色作用、残留量低、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现阶段常用的有卤素类、醛类、季铵盐类等。
  1. 卤素类 
  主要包括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
  1.1氯制剂
  氯制剂种类很多,主要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氯(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和有机氯(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其作用机理是氯制剂在水中生成次氯酸而产生初生态氧,初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杀灭细菌和病毒,二氧化氯直接氧化破坏微生物酶系统而达到杀菌作用。
  特点:氯制剂价格低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迅速。无机氯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三氯异氰尿酸在水体中逐步产生次氯酸,具有缓释性,消毒杀菌效力温和,作用时间较长,但水溶性差。有机氯中的有效氯与水体作用生成各种卤化物,产生多种不易挥发的卤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同时它还与水体中氨反应,生成氯胺,对水中病原体不但没有灭活作用,且氯胺达到一定浓度就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副作用。氯制剂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受水体环境因子影响明显,一般随水温的升高,其作用加强;随养殖水体pH升高,其作用减弱;水中有机物含量,明显影响其作用效果,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杀灭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而且氯制剂对水生动物刺激性也较大。加之近几年氯制剂长期使用,导致其施用量不断加大,使耐药菌株与病毒变异增多,使病害控制难度加大。但二氧化氯药效不受水中PH影响,而受水中有机物含量和自然太阳光影响。但过量投放的二氧化氯会被鱼类吸入体内生成亚氯酸根离子,致使鱼体血液中血红蛋白被氧化产生高铁血蛋白形成贫血症及血清甲状腺缺乏症。且二氧化氯对幼鱼毒害较大。
  分析提示:漂白粉不得与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药液需现配现用,不能与酸、铵盐、硫磺、生石灰等混用。二氧化氯需避光配制并立即使用,不可多次、连续泼洒或超量施用,不宜与其他消毒剂混用。
  1.2溴制剂
  较常见的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其作用机理是溴制剂在水中形成次溴酸,将微生物体内生物酶氧化分解,使其失效而产生杀菌作用。
  特点:此类消毒剂由于能够有效阻止有机物对卤素的消耗,所以在各种不同肥度的水体中使用,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在碱性和含氨的水体中,溴比氯具有更高的杀菌性,pH 5~9内均可产生良好作用;同时还具有缓释性,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杀菌状态。溴制剂克服了氯制剂杀菌效果受水体环境因子影响的缺点。尽管PH值和有机物对溴氯海因的影响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仍有影响。当水温低至5℃、PH大于7,色度大于10度时,其杀菌作用会明显降低。溴氯海因粉剂具较好稳定性,但其水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溴氯海因的分解物为“二甲基海因”,二甲基海因在水体中能迅速分解,且无毒无害,对水生动物无致畸、致癌作用,对水体无污染危害。另外,养殖水体施用海因类消毒剂4小时后,可迅速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化学耗氧及硫化氢含量,间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当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三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亩·米,会造成在脱壳期内的甲壳类水生动物死亡。
  分析提示:在冬季和初春,水温较低时,尽量少用溴氯海因。在碱性条件下最好不施用溴氯海因。水质较清、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剂量酌减。配制的溴氯海因药液最好现配现用。水质条件较差时,施用海因类溴制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还可改善水质。养殖虾、蟹慎用海因类含溴制剂。
  1.3碘制剂 
  常见有聚维酮碘、碘酊,使用最广泛的是聚维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皮维碘、PVP—I、碘伏),其灭毒杀菌的机理是碘离解产生游离碘呈现强杀细菌作用。
  特点:聚维酮碘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碘的有机复合物,对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都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子宫线虫也有不同程度驱杀作用。对鱼、虾、蟹等不同的水生动物品种以及对卵、苗种、成鱼不同的水生动物生长阶段和生产工具、饲料等均可使用。其毒性小,既可外用泼洒,也可做药饵内服。相比氯制剂、溴制剂、醛类消毒剂,其对水生动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使用效果不受水体硬度、有机物、PH值影响。一般在较低浓度下使用,杀菌力反而强。碘在光照、温度影响下易挥发,使药效下降,与硫代硫酸钠共用氧化脱色;与生物碱共用会变蓝色;与龙胆紫共用疗效减弱;与挥发油、脂肪油共用分解失效;与一些呋喃类药物合用有拮抗作用;
  分析提示:不宜与碱类、重金属盐类、硫代硫酸钠、季铵盐等混用;避免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用药。开春时节给越冬池消毒、早春放养鱼种均可多用碘制剂。内服时注意饲料中是否有相拮抗物质存在(可咨询相关饲料厂)。
  2、醛类
  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的醛类主要有两种:甲醛、戊二醛。作用机理是通过烷基化反应使菌体蛋白变性,酶和核酸等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强大的杀菌作用。
  特点:醛类易溶于水和乙醇,溶液呈微酸性,较稳定,其碱性水溶液(pH7.5~8.5)可保存14天。它可高效杀灭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繁殖体,芽孢、真菌的菌丝体、孢子、噬菌体、病毒,用于预防水生动物病毒性疾病优于其它种类消毒剂,其中戊二醛对细菌性出血病、水霉病有独特疗效。对多数细菌来说戊二醛的杀菌性能比甲醛、乙二醛、酚类、季铵盐要强。用其消毒过的物体表面残留量低,且无色、无异味,易清洗。其杀菌作用随药液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但低于2%戊二醛溶液,再怎样延长杀菌时间,也不能杀灭细菌芽孢。pH值在4.0~9.0范围内,随着pH值增加杀菌作用增强;pH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pH大于9则迅速聚合失效,迅速丧失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戊二醛杀菌作用增强。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其他消毒剂小。药液中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杀菌作用有增效作用(例如:戊二醛溶液中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配制成酸性强化戊二醛,稳定性和杀菌效果均明显提高)。